練琴的規律性

 

一樣米養百樣人,而一樣走音樂的人們也有各式各樣的練琴方法。大家都知道練琴要專心、要用心、要記得初心,但是這些都是在進到琴房後的功課,對於許多人來說光是連「進去琴房」也是件需要額外激勵自己的事。無論是習慣拖延還是沒有動力,心情跟狀態本就有好有壞。音樂是一件帶感情的事,沒有人無時無刻都渴望練琴,但是規律的練琴對於保持進步還有韌性的養成都是十分重要,只有找到合適自己的練琴規律是能夠減少情緒與理性間的拉扯與時間的浪費。每一個人的規律都不同,唯有花時間去了解自己,才能找到情緒與理性皆能同意的中間地帶。

第一個規律便是時間上的選擇。對於習慣早起的我來說,在我最需要維持狀態的時候,比如說考試或音樂會之前,我時常會一大早起來練琴。球星科比曾說過:「你們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而我的回答可能會是:「沒有,但是我見過波士頓,舊金山,以及耶魯大學的早上六點」。其實我並沒有廢寢忘食的野心,早起練琴雖然聽起來是個沒有人性的選擇,其實對我來說反而完全是因為我的感性:我喜歡將事情儘早完成的感覺,因為我無法忍受心裡有太多代辦事項,這點不限於練琴,而是包括我生活裡的每一件面向。所以早上練琴並不是因為某種野心,更多的其實就是性格使然,因為我知道如果等到晚上我就沒辦法說服自己練琴了。鋼琴家阿格麗希擁有的練琴習慣就是我的反向,她喜歡半夜練琴。我也有朋友喜歡下課下班後,從傍晚再開始練琴。但是無論是幾點幾分,只要決定了,之後都應該要盡力維持規律性,將練琴成為習慣而不是件可以隨心所欲的事情,隨便的態度會在無形中滲入練琴的本身裡。

Yale School of Music Practice Room

而第二個規律便是練琴時間長度。我們都知道長度與深度並不相同,所以時間的長度其實更多取決於內容。多數音樂家,比如小提琴家海飛茲等等,都有一套練琴開頭慣用的暖手練習。一般來說無非是音階雙音或練習曲,這一套方法其實不僅僅是熱身,同樣的也是心理上的習慣養成,讓自己習慣將心靜下來進到狀態內。這便是為什麼許多演員、舞者、音樂家、尤其是運動員們都有一套自己嚴格遵守的常規(Routine)。因為無論是在激烈的賽場上還是平日的練習裡,我們的工作裡有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例如觀眾的反應、雙手的靈敏度、音準、對手的表現等等。我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而擁有一套練習前或是上場前的規律為的就是讓我們能夠有時間跟自己溝通,在動身前確認自己的狀態,腳踏實地且頭腦清晰的保持專注和平常心。

有些人能夠一次性的連續練四個小時,有些人喜歡一次兩個小時一天兩次。這些都是屬於自己的決定,重點是認知到自己的哪一類型的練琴家,以及預先設想好自己一定要盡力完成的進度,然後一點一點的去拓寬自己的耐性、效率,以及在進步的路上面對必定會出現的難關的毅力。

最後一個練琴規律便是日子。以前我的教授鼓勵的是週休一日「去過日子」,她希望的是我們離開琴房去豐富自己的生活。有太多的階段性的瓶頸問題是埋頭苦練也無法解決的,但是就像人生其他瑣事一樣,時間帶來的不僅僅是年紀,也是在歷練後得到的智慧與人生經驗。也許是去聽場音樂會看到了將音拉準的方法,或者是跟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得到更多故事進而能更好的貼近作曲家的情感,又或許是來自自己生活裡的柴米油鹽悲歡離合帶來的靈感,這些都是成熟的音樂家們需要且應該去體會的。

能讓他人產生共鳴與共情的音樂只會來自有情感有靈魂的音樂家,因為經歷過所以理解。所以無論是在生活還是練琴上,只有不斷且深刻的體會,不斷的尋找,不斷的保持好奇,才有辦法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狀態與適合的位置。

 
Rayna C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