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喜不報憂文化

 

「好像大家都覺得留學生過的很爽」

在德國攻讀碩士的好友和我在這夏末終於有機會在一起長大的小鎮相約喝咖啡。從小學到現在十五年一眨眼就過了,這幾年一直都只能從社群網上片段片段的看到對方各自在異鄉的生活。

很久沒見的好友總是這樣,從淺至深的聊。一句一句慢慢的用言語讓對方進到自己在那遙遠的生活中。雨漸漸變小,我們聊了很多。而不知不覺脫口而出的話,就是文章開頭那句。帶著一絲不甘和一絲無奈,嚥一口咖啡。

下著大雨,我們坐在窗邊的位置,看著雨一邊把暑氣趕走一邊貼心的淋濕所有路人。

在一些烏雲密佈的角落,總有些不小聲的奚落。在踏出國門前,年紀小的留學生會被人酸溜溜的說「還不是因為家裡有錢」,年紀大些的會被說 「還不是因為在台灣待不下去」。偶爾在我們的文章下面,也會有人回應說,「妳們喜歡音樂,是因為音樂還不是妳們的賺錢工具」。

音樂家本身就仍有不食人間煙火的刻板印象,更不用說是為了學音樂出國的學生。面對膚淺的批判,解釋多了矯情又小心眼,講少了又顯得沒骨氣。

有些留學生選擇很乾脆的什麼都不說,因為說好事被認為在炫耀,說壞事是不知足,於是就把所有狀態都設成好友限定。有些人則是事事都說,忙碌的塑造自己光鮮亮麗或是辛苦離鄉人的極端形象。

也許沒有人能抓得到分享的平衡點,所以最多的還是有空了就報些喜但不報憂的留學生。下午茶打卡是在練樂團室內樂五六個小時中的半小時休息、悠閒旅行是熬夜準備期末考和窩圖書館寫報告後身心俱疲的放鬆、簡單打幾個字的狀態是自己在幾百人中獲獎後的小小驕傲。

十五歲時我和M搬進了這宿舍,是我們接下來三年的家

十五歲時我和M搬進了這宿舍,是我們接下來三年的家

每一個人都有別人不知道的深度,原本社群網就不是Google,真正在解決問題時誰會有時間訴苦。因留學擁有的機會,都是用了許多看似普通卻珍貴的事情去交換而來:不用煩惱畢業之後要用什麼簽證留下來、不用去壓抑自己的口音去學另一種語言、不用一分一毛都用匯率換算、不用學習不熟悉的語言和去理解聽不懂得玩笑話、不用一一去解釋自己的文化和節日、不用在零下十幾度的冬天一個人上學的日常。再好的學校、再優渥的條件、再大的月亮都不會改變這些困難。

但是,誰不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偶爾當我們委屈的回頭,卻發現自己站在代溝前,而對岸滿是觀眾。他們竊竊私語 「反正你們看起來都很好啊」,或是「都已經出國了能不好到哪裡去」這些也許只是對自己的生活有所不滿所以胡亂撒氣的言論,還是傷害了離家的孩子們。漸漸的都選擇了不回國,慢慢的脫離故鄉,異鄉也許更能理解自己吧。

二零一六中秋

二零一六中秋

無論你我他她是不是留學生,從哪來、住在哪、現在在做什麼,都一定會遇到各種大小問題,沒有人的生活是完美的。搬到哪裡我們都一樣的體會著快樂幸福悲傷失望,一樣都在努力生活,或是為生活努力著。留學生選擇離開家就是因為發覺世界很大,決定挑戰去另一個地方生活看看。到頭來也是因為世界這麼大,所以必須謙虛。這世界上隨時都有人正面對著比我們眼前更困難的問題。

在這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很容易就會因為自我懷疑而感到孤單,覺得自己是不是已經輸了,為什麼走到哪都有和自己一樣身份但是已經很厲害的人。其實我們都還如此年輕,現在過的好不好跟未來過得好不好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卻都分享著一樣的不安全感,私下八卦的比較也許會一時的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但其實都只是在無形中破壞自己的信心、傷害感情、浪費自己的時間及原本可以互相認識的機會。

人生也許是一場比賽沒錯,但是最可怕的對手和嚴格的裁判都是自己。如果到最後贏了全世界,卻輸掉了彼此,那還有何意義。保持樂觀也很難,但是如果有天我們相識了,卸下心防和虛榮心的我們會是多麼脆弱卻那麼真實。

grass.jpg
 
Rayna Chou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