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s List / 大提琴曲目單上的稀客

 
5B0829BD-1C01-4476-BCB0-FD63411328E7.JPG

前些日子,我和一個朋友在市中心的咖啡廳,我一邊翻譯網站的新文章,她正埋頭讀歷史課上的資料。她是應屆考生,連續幾週,都在大雪中奔波於各所學校面試。那天早晨我們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雪什麼時候停,晚餐吃什麼好等等。突然她說 「到底是誰規定這些所謂的 Standard Repertoire 經典曲目清單的?」 我愣了一下,放下手上的咖啡杯。嗯,問得好。

德佛札克,舒曼,艾爾加等等十來首大提琴協奏曲,在近百年內,從美國卡內基音樂廳和維也納的金廳,到世界各所音樂學院的畢業音樂會,被高度頻繁的,不斷不斷的演出。它們也都出現在申請各大學校的曲目規定網頁上,讀了不下百遍。這些必考曲目在不同時期中具有高難度技巧及音樂風格,符合考試需求,能在最短時間內聽到學生的能力。它們堪稱經典當之無愧,就像第一次聽到艾爾加協奏曲的感動無法取代。

但即使世界名著也會聽膩,每天上米其林餐館也有食之無味的一天。一段時間後,我們偏食的耳朵在不知不覺中只願意消化大魚大肉,而且挑惕的很,對每一種詮釋都能品頭論足指指點點。

所以想分享這個冬季我的曲目單裡,非常喜歡的四首非經典大提琴曲目。沒有廣為人知的澎湃,但能讓疲乏的耳朵換個心情,發現大提琴聲音的更多樣貌。


1. Korngold cello concerto op37 in C major 康爾果德 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Cellist Quirine Viersen / Radio-Sinfonie-Orchester Frankfurt under conductor Hugh Wolff

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是 Korngold 在1946年為了華納兄弟公司在好萊屋上映的一部電影「騙局」所譜寫。這首單一樂章的協奏曲,穿梭於後浪漫樂派,現代樂,以及電影配樂,三種不同的風格中。這樣一首跨越時代跨風格的曲子,在康爾果德的筆下,卻能相輔相成,毫無違和感。1934年,在歐洲已經小有名氣的康爾果德,受納粹所迫逃離到美國。從小接受正統古典音樂教育長大的他,為了能有多一點的收入來支撐家中經濟,接受了好萊屋電影配樂的邀約,開始嘗試新的領域。這首康爾果德的大提琴協奏曲,戲劇和抒情的段落對比鮮明,加上少數爵士和弦的點綴,讓整首作品像電影一般的有畫面感。

就像貝多芬跨越了古典到浪漫樂派一樣,康爾果德的創作生涯也從後浪漫樂派,進入現代音樂,甚至到20世紀新興起的電影配樂。我很喜歡這首曲子,雖然短卻很精彩。

我很佩服康爾果德,他願意跟隨時代,現實,去做改變,嘗試新的領域。也許這才是古典音樂真正的精神,從所有留下的偉大作品中吸收學習,然後帶著它們,在我們的時代裡,與現實切磋磨合,甚至創新,然後找到自己的定位。畢竟不管在哪個時代,好的音樂,是不可能被忽略的。

 

2. Nikolai Kapustin Burlesque for cello and piano, op 97 卡普斯丁作品97. 給大提琴和鋼琴的滑稽戲曲

幽默輕快,帶有爵士色彩的三分鐘小品。

 

3. Bohaslav Martinu Cello Sonata No.2 H.286 馬提努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

1941年馬提努寫出踏上美國,離鄉背井面對陌生環境心境複雜的作品。

Cellist Nicholas Mariscal / pianist Seonmi Lee

 

4. Gain Carlo Menotti Suite for two cellos and piano - Arioso 梅諾帝給雙大提琴和鋼琴的組曲- 詠嘆調 (24'25)

20世紀末,梅諾帝筆下一點愁緒,一點黯淡的抒情作品。

Cellists Cameron Crozman and Gautier Capuçon / Pianist Samuel Parent

 
Monica YangComment